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
《中外探险文学故事(下)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小说百宝阁baibaoge.cc
1908年,皮亚里发起了他的第三次,也是最后一次向北极的冲击,当时他已经50岁了。皮亚里的主要目的,不仅是增强探险北极所需要的体力和御寒的能力,也是为了确定探险队的规模和出发点。皮亚里曾经两次横穿格陵兰并发现了格陵兰岛最北端的土地,这片土地后来被称为皮亚里地。它最北端的突出部分,被皮亚里命名为“莫里斯·杰塞普尔角”,这是一个美国老板的名字。在远征中,皮亚里意识到,几个人的探险队比大规模的探险队更适合突进性的探险;同时他也发现,格陵兰附近洋流太快,并不适合作为北极探险的起点,于是皮亚里把起点转移到了北美的最北端地区。
皮亚里第一次试探性航行,曾经到达埃尔斯米尔岛最北端的“哥伦比亚角”,计划把这里作为奔赴北极的大本营。皮亚里先派先遣队去打探道路,并把食物送到指定地点,以减轻主力部队冲刺北极时的负担。然而由于经验不足和体力不济等原因,探险队第一次冲刺北极的计划失败了。
1905年,皮亚里从纽约出发,开始了向北极的第二次冲击。较之第一次,这支探险队中多了很多因纽特人。因纽特人是北极的当地居民,皮亚里雇佣他们加入探险队伍,主要是考虑到因纽特人对北极生活比较熟悉,肯定会对探险起到帮助,在危险时甚至可以帮助自己求生。
经过漫长的旅程,皮亚里再次来到了哥伦比亚角,又向北行驶150千米,到达了赫拉克角。同第一次一样,皮亚里开始在这里建立大本营,并派出因纽特人作为先遣队开拓道路、沿途建造食物补给站。当主力队员开始向北极冲刺时,气温已降至零下50度左右。虽然冬季里浮冰不易融化,可是冰却不是静止的。在彼此的冲撞中,这些浮冰变得坑坑洼洼、凹凸不平,严重影响了探险队的冲刺速度。皮亚里做了估算,以他们当时一天行进8千米的速度,在到达北极点前,食物早就吃光了。无奈之下,皮亚里下了南撤的命令。第二次冲击又遗憾地失败了。虽然如此,探险队已经到达了北纬87~06,的地方,距离北极点只有270多千米,成为新的北进记录。
第三次冲击
1908年6月,不甘失败的皮亚里驶离纽约港,向北极点发起第三次冲击,老罗斯福总统亲自为他送行。正是这一次冲击成就了皮亚里,使他成为第一个登上北极点的人。这一次的准备工作较前两次更为充分:由所有的赞助商组成的“皮亚里北极俱乐部”,解除了资金问题上的后顾之忧;探险队伍中包括船长、医生、秘书、助手、领路的因纽特人,分工明确,各负其责。次年2月,探险队第三次到达哥伦比亚角,皮亚里开始在这里建立大本营,为冲刺做最后的准备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规则类怪谈扮演指南[无限]》《回到过去做财阀》《天倾之后》《灾变卡皇》《我回到家乡种地的日子》《仙子,逼我吃软饭是吧》《重生八零:离婚后被军少宠上天》《我在古代搞文娱》《泰昌大明》《两界:我早晚成仙帝》
舒乡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小说百宝阁baibaoge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