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世民冲着老汉点了点头,当先背着三十个地瓜出门,后面李云笑呵呵帮着挤开路,陪着老人家紧跟着也出了门。

不多会功夫,人影已经远去,店铺之中一种伙计远远看着,心中全都生出震撼震惊之色,李福同样远远看着,忽然在心中默默轻叹,喃喃道:“一个皇帝,一个诸侯……”

皇帝背着一个口袋。

诸侯陪着一个老农。

……

半个时辰之后,城西一座四合院中。

此时天寒风冷,然而满院子站的全是人,但见一个两个百姓努力翘脚,伸长了脖子努力往里看,似乎生怕漏过一点,人人都是摒气凝息。

砰!

一口大缸被李云搬进院中。

缸里已经填满了黑黑的泥土。

“老人家,您看好了……”

李云笑着拍了拍缸,指着里面的泥土道:“每隔十天功夫,就往里面洒些水,不要太多,湿润便可,等会我把大缸搬进屋里,专门搁在您老的火炕边,这样一冬天都不会冻坏,保证来年可以育种发芽。”

原来大缸泥土里埋的是那三十个地瓜!

老汉连连点头,满院子百姓也连连点头,忽然有人弱弱发问,满是渴盼道:“这神粮真能如您所说,三十个就能育种五六亩地吗?”

“哈哈,问的好!”

李云又是一笑,指着大缸道:“待到来年开春之后,缸里的地瓜也许会变的皱皱巴巴,但是完全不需害怕,越是皱巴越能看出哪里有孔眼,那些孔眼就是发芽的地方,一个地瓜能够切成十几份呢。那时只需要把块茎埋进田里,一个月的功夫就能长满长长的藤秧,再把藤秧一节一节掐断,就可以变成栽种五六亩地的秧苗……”

这是详细无比的种植教程,满院子百姓生恐听漏了一点,就连李世民也是用心倾听,皇帝双手上面还沾满了泥土。

李云忽然又道:“其实冬季储存地瓜最好的方式是地窖,可惜为了三十个地瓜去挖地窖实在犯不上,所以我才用了这口大缸,灌满泥土同样也能保持活性。但是明年冬天你们必须挖地窖了,否则地瓜的产量会让你们买大缸直接买破产。五六亩地的产量,整个院子也堆不下。”

这话让百姓们全体一震,那老汉声音明显有些发颤,道:“整个院子?堆不下?大先生,真的吗?”

李云哈哈一笑,面上故作深邃,突然双手伸向大缸,蹭一下抱了起来,然后大踏步走进老汉的房门,很快听到里面哄的一声闷响,地面微微发颤,显然是大缸放了下去。

转眼之间,李云走了出来,他目光看向老汉,再次叮嘱道:“老人家记住了,屋里一定要记住保暖,火炕不能停,才能保种子。”

其实压根不需如此,他分明还有用心,他是想老汉能过温暖一动,才用种子的借口让老人不敢断了火炕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小说百宝阁【baibaoge.cc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大唐第一狠人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抗日之兵魂传说

抗日之兵魂传说

丑牛1985
【内容简介】:现代兵王不小心穿越到了抗战时期一个傻子兵上,且看这个傻子兵如何给日军搅局。“一定要给我弄死那个二愣子。”日军高官说道;“今天二愣子又干啥去了,你怎么不派人跟着。”政委说道;“别让二愣子知道了!要不完了。”一个伪军在做坏事时小声的说道;“我的部队没有子弹了,你给送点子弹到城外来。”二愣子给城里的日军军官写信说道。小说名字按照要求正式由《二愣子抗日》改名为《抗日之兵魂传说》。各位看官且看
历史 连载 1073万字
秦时小说家

秦时小说家

偶米粉
(大国记·秦时明月征文金奖作品)这里有天下寥寥、苍生涂涂的纵横家!这里有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儒家!这里有天下皆白、唯我独黑的墨家!这里有地泽万物、神农不死的农家!这里有其疾如风、其徐如林的兵家!……当然,这里也有我们亘古不衰的小说家!本书群号:122156987,喜欢的来唠唠嗑!
历史 连载 1811万字
斗罗之我的武魂是杂草

斗罗之我的武魂是杂草

旱地惊雷
书友q群:563894205我穿越斗罗大陆,发现我的爷爷,一个农民,武魂是一株杂草。我的父亲,一个农民,武魂是一株杂草。我,我爷爷的孙子,我父亲的儿子,一个未来的农民,武魂也是一株杂草。如此,子子孙孙无穷尽也,永无出头之日。我不由地叹了口气。“叮,是否加入聊天群”听到这样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,我不禁热泪盈眶。为了我自己,也为了我未来的子孙,我必须要努力,必须要奋斗,哪怕是付出我的生命。我一定会抓住这
历史 连载 157万字
留里克的崛起

留里克的崛起

重生的杨桃
历史 连载 1319万字
抗日之铁血军魂

抗日之铁血军魂

秋风起叶落
穿越战壕,提起枪,就是干!以血肉之躯,筑护国之城!
历史 连载 1202万字
寒门崛起

寒门崛起

朱郎才尽
这是一个就业路上屡被蹂躏的古汉语专业研究生,回到了明朝中叶,进入了山村一家幼童身体后的故事。木讷父亲泼辣娘,一水的极品亲戚,农家小院是非不少。好在,咱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,四书五经八股文,专业也对口,谁言寒门再难出贵子。国力上升垂拱而治;法纪松弛,官纪慵散;有几只奸臣,也闹点倭寇;但总体上可以说,这是士大夫自由滋生的沃土。一个寒门崛起的传奇也就从这里生长了。谨以此文向所有的穿越经典致敬。PS:寒门崛
历史 连载 642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