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真假帝姬传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小说百宝阁baibaoge.cc
这九位帝姬,是16岁的顺德,15岁的柔福、仪福,14岁的贤福、宁福、保福,13岁的仁福、和福、惠福。她们前呼后拥地走进西边悬着“玉华宫”横匾的大院。这里是顺德和柔福、贤福三位帝姬的居处,也是母亲王贵妃在世住的老地方。赵佶怜惜她们几个没娘的孩子,就格外施恩,让她们继续住在这大院里。这天,七八个美若天仙的帝姬们来与顺德和柔福、贤福三姊妹欢聚。所谓帝姬,就是公主。据说巨奸蔡京拍赵佶的马屁,根据周朝礼制,给公主提出这么一个标新立异的称呼,以为出奇制胜,可以扬名千古。赵佶居然惟命是从,给大宋皇家留下这么一个小小奇葩。为了尊重历史,本书也只好沿用了。柔福和顺德、贤福帝姬的母亲王贵妃,在贤福4岁的时候就丢下三男五女,万般无奈地撒手仙逝了。她们两个亲姐姐已经出嫁,在母亲死后不幸先后病故。三个亲哥哥,先后被封王别居。柔福和顺德,小小年纪就尝到殇母之痛,感受到世态炎凉,懂得做要人低调的道理,因此性格沉稳、随和。贤福因为母亲去世时年纪还小,心灵倒没有受多少影响,在两个姐姐的宠爱娇惯下,活泼而又有点顽皮。年龄相仿的帝姬们,就喜欢到她们的小院子来玩乐。柔福是个德才品貌俱全的少女,身材比姐姐顺德还高一些,显得玉树临风。乌亮亮的发髻和金灿灿的步摇相得益彰,凝脂般的肌肤,轮廓优美的瓜子脸,两抹父皇笔下雀翅尖似的微微皱起的美眉,下面一对不大不小黑玛瑙镶崁一般的晶莹灵动的秀目,配上挺直的鼻子,小巧红嫩的嘴唇,真的是秀色可餐,完美无缺了!不,有一点小小缺陷——在右眼内眦下面,有一颗小红痣,仿佛洁白无瑕的脸上被点了一小点朱砂。王贵妃病重的时候,曾经拉着她的手,仔细端详了女儿一阵,微微叹息一声,说:“环环啊,你将来可能有一段苦日子呢!”
环环是父皇给起的名字,柔福是父皇赐的封号。柔福有些紧张地问:“娘,为什么啊?”
王贵妃伸出枯瘦的手,颤巍巍地抚摸着柔福的这颗小痣,说道:“你这颗痣正好在承泣的位置,麻衣相叫哭痣啊!”
柔福天真地问:“那俺请父皇叫太医用药,把它给除掉行吗?”
母亲微微摇头:“除得了痣,也未必改变得了命运。唉,俺就是一说,你不要当真,也许,不那么准的。”
此后不久,母亲就去世了。柔福和众兄弟姊妹们伤心了好久,就把这件事渐渐淡忘。只是有时候对着铜镜梳妆,看见这颗痣,脑海偶尔会闪过那个镜头,心里会掠过一阵不适罢了。这时,柔福坐在案后,聚精会神地临摹着一幅画,面前搁着两张宣纸斗方,放在前面的斗方上,有一只站在一根枯枝上回头凝望的杜鹃;靠近怀前的一张斗方上,刚刚才画出一个杜鹃头的轮廓。桌上摆放着笔架、七八个颜料碟子和几本摞在一起的书籍。仁福、和福两个人和两个丫环,站在桌子四周看着她动笔。顺德和宁福、保福在房间一头围着一张紫檀小圆桌坐着,小声谈着什么。桌上放着一本翻开的线装书。贤福和惠福、一个小丫环在门外庭院里花池旁边,拉着腊梅枝条,笑嘻嘻地嘀嘀咕咕。花池里四周是已经衰败的菊花,但是花朵没有谢去,仍然可以想见昔日姹紫嫣红的风姿。花池中间是一大丛腊梅,叶子几乎落尽,无数米粒似的花苞,星星点点地缀在一根根枝条上。花池外面空地上,靠院墙不远,有一株高大的枣树,叶子也几乎凋零殆尽,却残存着几个孤零零的枣子,红红的挂在高处枝条上,一阵冷风吹来,它们跟着小枝条微微摇晃,仿佛几个小小的灯笼。四五枝粗大的枝条,直挺挺地刺向天空,好像在抗议和诉说什么,给人一些悲壮的意味。柔福的笔在宣纸上不停地游走,不一会,杜鹃的头就跃然纸上。“哎呀,姐姐真厉害,快赶上父皇了!”
仁福不禁赞叹。和福也笑道:“是呀,跟父皇画的多像啊!”
柔福微微一笑,一面看看样图,一面继续运笔。宁福、保福和顺德闻声一起过来观看。宁福看着画两眼一亮,笑道:“姐姐的画艺长进得好快,赶明天,给俺们每人画一幅吧!”
顺德帝姬说道:“这有何难,只消四五天,就能满足你们。”
柔福抬起头来,嗔怪地一撇嘴:“姐姐倒会做人情,让俺受累。”
宁福、保福、仁福、和福一起缠住柔福,笑着闹她:“姐姐,你辛苦一下嘛!”
柔福拿起画笔,假意要点她们的脸,几个帝姬慌忙四散跑开。柔福得意地哈哈大笑。门外忽然传来贤福一声惊呼:“哎呀,这是什么鸟啊!姐姐们,快出来看看。”
顺德招呼众人“出去看看”,就走向门口。丫环春柳连忙打起门帘。众人一个个迈开小脚,袅袅婷婷地跟着来到院子里。贤福一副紧张的样子,向枣树上一指。众人抬头向树上看去,只见一只灰黑色带麻斑羽毛的大鸟,高居枣树的一根大枝之上,两只黑亮亮圆溜溜的眼睛,正盯着她们,仿佛随时会俯冲下来。一阵劲风吹来,它的羽毛刺起一片,样子越发难看。贤福小声说道:“刚才俺们正看腊梅呢,突然感觉头顶压来一片乌云似的,一看是它,就吃了一惊。姐姐们,这是什么鸟啊?”
柔福仰面看着大鸟,心中一动,沉思着说道:“俺在父皇的画谱里看过,它应该就是鸱枭。”
宁福:“鸱枭不是不祥之物吗?难道俺们会有什么灾难?”
惠福已经害怕得颤抖起来。贤福着急说:“赶紧把它赶走吧!”
保福:“要不,俺们报告皇后娘娘去。”
柔福:“傻妹妹,如果它真是来给俺们报凶信的,赶走有什么用?不要惊动娘娘。”
顺德接道:“柔福说得对,见怪不怪,其怪自败。”
鸱枭突然一耸身子,展翅飞起,噗噜噜一阵响,一转眼在远处的屋顶上空消失了。仁福打了一个寒噤,有些害怕地说:“俺们进屋吧。”
于是众人一起走上台阶。贤福抢在前面,被台阶一绊,“咕咚”一声跌倒。众人一起发笑。丫环秋云、冬雪连忙上前拉起贤福。回到屋内,大家好像都松了一口气。柔福问贤福:“跌坏了哪里没有?”
贤福摇手:“没有没有!”
宁福讥笑说:“一个鸟就把你吓成这样?”
贤福:“俺才不是害怕呢。”
保福:“不要嘴硬,脸色还白惨惨的像抹了一层粉。”
柔福安慰说:“没事啦,现在俺给你们画杜鹃,好不好?”
众帝姬高兴地叫好。且说那只鸱枭,顺风飞翔,掠过皇城,越过鳞次栉比的汴京街市、官府、民宅,向东南方飞了数里,进入东外城上空接近城墙的地方,飘然落到一棵大树上。这恰是一座小小寺庙,叫乾明寺。乾明寺东门外是一条南北向街坊,向南半里地是一条东西向大街,上大街向东面一拐,就能看见一座城门,叫北土门。乾明寺住有4个尼姑,一个女佣。住持僧叫悟道,她的大徒弟监院静慈,小徒弟带发学戒女静善,还有一个最小的学戒女才10岁,叫静美。这静善,4岁时父母双亡,哭泣双亲的眼泪还未干,就被哥哥嫂子送给悟道出家为徒。转眼9年过去,却出落得俊秀非常,而且天资聪颖,一目十行,博闻强记,跟师父学习汉字、书法、绘画、诗词、经文,真是一点即透,还能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。因此,没少被师父夸奖。但是师父也暗怀忧虑,觉得她太过聪明,虽然慧根具足,却尘根未断,德难驭才,所以也认真教训过她几次。她当时唯唯诺诺,三天一过,却又小臀上有刺似的坐不住了,经常找借口带着师妹静美上街游乐,有时自告奋勇替女佣静闻购东买西,借机好逛逛大街。不料,有一次被两个街头泼皮看见,顿时引得他们垂涎三尺,差一点追到乾明寺大门口,幸亏一个认识她们的老信徒挺身而出,才将两个泼皮赶跑。悟道得知,一怒之下,动了寺法,让静闻在佛像前面打了她10板,以示惩戒,希望她迷途知返。但是她只安静了三五日,就故态复萌。有一次,师父要赶她还俗,她却哭泣道:“俺4岁就拜您为师父,您就好像俺亲父母一般,俺还能到哪里去?再说离俗家八九年了,他们一个都不来看俺,到今日谁还肯认俺?师父觉得俺那里不好,俺尽力改正就是咧。”
说罢,哭得更加稠稠密密。悟道见她这般形状,心又软了,只好告诫一番而已。而今自己也年登花甲,万事更加随和,况且觉得静善恐怕终究不是佛教种子,只能听天由命。时间一长,这心思被静善窥破,岂有不放心大胆地快乐的?这时,静善和静美在后院拿扫帚打扫地上落叶。这件事本是居士女佣静闻在做,被从禅房出来休息的静善抢着,她就到前面打扫去了。这后院有一棵光秃秃的大梨树,两棵银杏树也黄叶凋零,只有一池麦冬还墨绿如染。静善扫了一会,觉得无趣,就把扫帚丢给静美,说:“你再扫一会,俺把草上的树叶捡出来。”
静美答应,接着扫地。静善走进麦冬池里,弯腰捡拾上面的黄叶。忽然听见静美小声叫起来:“师姐,你看。”
静善转头见静美伸出小手向梨树指着,就直起身子看那树上。一只从没见过的样子凶恶的大鸟,蹲在大梨树最高枝上,正盯着她们。静善心中一荡,忽然害怕起来,从静美手上拿过扫帚,好像预防大鸟下扑,又和静美一起慢慢退到走廊上,见大鸟跟着转头一动不动地盯着她们,就小声说道:“你快去叫师父。”
静美点点头,先轻轻地迈步,走到过道口一溜烟跑了。不一会,静美带着悟道、静慈、静闻一起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。几个人微微喘息着,来到过道口站住,一起向梨树上看去。静善连忙走近师父。悟道看了一会,合掌低声念了一声:“阿弥陀佛,这是鸱枭!”
静慈吃惊地小声道:“鸱枭?听说这鸟夜晚才会出来,青天白日,出现在这里,怕没有好事。”
静闻紧张地小声说:“听说,它白日里在那里出现,那里就有灾难呀!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jchyxz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小说百宝阁baibaoge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